通用机械
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(一)
2022-09-22 12:54  浏览:198

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,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。这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无法根除,只能在施工过程中加以预防。本文讨论了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及预防措施。

1、蜂窝

1.1 现象。

混凝土结构局部松散,砂浆少,石块多,石块间形成蜂窝状孔洞。

1.2 个原因

(1)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、石、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确,导致砂浆少、石多;

(2)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,搅拌不均匀,和易性差,振动不紧实;

(3)切割不当或高切割,没有勾结集中石子,导致石臼离析,

(4)混凝土未分层,振捣不实,或振漏,或振捣时间不够;

(5)模板缝隙堵不严,水泥浆流失;

(6)钢筋较密,所用石料尺寸过大或坍落度过小;

(7)基础、柱、墙基部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,不留短间隔。

1.3 防控措施。

(1)认真设计,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,经常检查,确保计量准确,混凝土搅拌均匀,坍落度合适;混凝土切割高度超过2m应设置细绳或溜槽:分浇成层切割,分层振捣,防止漏振:模板接缝处要严密堵住,浇水时要随时检查模板的支撑情况,防止漏浆;底部浇筑基础、柱子和墙根,以防漏浆。间歇1~1.5h,待上层混凝土凝固后再浇筑,避免“烂颈”。

(2)小蜂窝:清洗后,用12或12.5水泥砂浆抹平密实;较大的蜂窝,凿掉蜂窝处较弱松散的颗粒,刷洗干净后,用高档细的石料砼精心填密压实,蜂窝较深,如难以清除,可埋入灌浆管和排气管,表面用砂浆或混凝土密封后,进行水泥灌浆处理。

2、麻面

2.1 现象。

混凝土局部表面缺少浆料和许多小坑坑洼洼,形成粗糙的表面,但没有裸露的钢筋。

2.2 个原因

(1)模板表面粗糙或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,拆模板时破坏混凝土表面;

(2)模板没有浇水或不够湿,吸收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,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多,出现麻点;

(3)触摸屏接缝不严,部分漏浆;

(4)脱模器隔离处罚涂漆不均匀,或局部漏涂或失效。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合造成表面麻点;

(5)混凝土振捣不当,气泡未排出,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。

2.3防控措施

(1)模板表面应清除干净,不得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。浇注混凝土前,模板用水充分润湿,模板缝隙、油毡纸、腻子等应堵紧,并使用脱模剂。使用长效的,刷涂均匀,不要漏刷;混凝土应分层振捣、压实均匀,直至去除气泡;

(2)如果表面涂漆,则无需处理。如果表面未涂漆,麻子表面应浇水充分润湿,并使用原混凝土混合料去除石块和砂浆,且麻面应打磨平整、压光。

3、洞

3.1 现象。

混凝土结构内部有较大空隙,部分无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,钢筋部分或全部外露。

3.2 个原因

(1)在钢筋较密的地方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,搁置混凝土装卸料,浇筑上部混凝土不振捣;

(2)混凝上偏析,砂浆分离,石子堆积,浆料流失严重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堵塞怎么处理,未进行振捣。

(3)混凝土料太多,太厚,太高,振子不振,形成松洞;

(4)工具、木块、泥块等杂物掉进混凝土里,把混凝土卡住了。

3.3防控措施

(1)在钢筋密集复杂的部位,用细石混凝土浇筑,填入模板,小心地逐层振捣压实,预留孔洞,两边同时切料,并打开侧面浇注门,严防振动泄漏、混有粘土块的砂石、模板工具等杂物落入混合土中,应及时清理;

(2)将孔周围松散的混凝土和弱浆料剪掉,用压力水冲洗干净,润湿后用高强级细石混凝土小心浇筑。

4、暴露的肌腱

4.1 现象。

混凝土中的主筋、辅助筋或箍筋暴露在结构构件的表面上。

4.2 个原因

(1)混凝土浇筑时,钢筋保护层垫板位移或垫板过少或缺失,造成钢筋靠近模板外露;

(2)结构构件截面小,钢筋太密,钢筋上粘石子,使水泥砂浆无法填满周围钢筋,造成钢筋外露;

(3)混凝土配合比不当,造成褶皱、模板部分缺浆或模板渗漏。

(4)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未振捣或振捣不当;或振捣器撞击钢筋或踩在钢筋上,造成钢筋移位,造成裸露的酒吧;

(5)木模板未浇水润湿。吸水粘合或过早脱模,脱模时缺少棱角,导致漏筋

4.3防控措施

(1)浇筑混凝土时,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要正确,并加强检查和检查。当钢筋密实时,采用粒度合适的石料应选择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;浇注高度如超过2m,应使用纵梁或溜槽卸料,防止离析;模板应充分润湿,缝隙应认真堵漏;振捣的混凝土严禁撞击钢筋,操作中避免踩踏钢筋,调整直线度,保护层混凝土振捣密实;应正确控制脱模时间,防止过早脱模和损坏棱角。

(2)表面渗漏筋,刷洗干净后,在表面涂抹12或12.5水泥砂浆,将渗漏筋较多的部分抹平;将薄弱混凝土凿在上面较深的渗漏筋和凸出的颗粒,经冲洗后,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平压实。

5、裂缝、夹层

5.1 现象。

混凝土内有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。

5.2 个原因

(1)施工缝或变形缝不做接缝处理,去除表面水泥膜和松散的石块,浇筑混凝土前不去除薄弱混凝土层充分润湿;

(2)施工缝处的木屑、泥土、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理干净;

(3)混合土浇筑高度过大,没有纵梁和溜槽,造成混凝土离析;

(4)底层交界处接缝砂浆层未填满,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好。

5.3防控措施

(1)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处理施工缝、变形缝表面;接缝处的锯末、土砖等杂物应清理干净;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用细绳或溜槽设置,接缝浇筑前,应浇注原配合比为50-100mm厚的无石砂浆,以利于粘结良好,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动和压实。

(2)缝隙和夹层不深时,松散的混凝土可以凿掉。冲洗后,用12或12.5水泥砂浆填充;缝隙和夹层较深时,松动件和内部件应清除,夹杂物用加压水冲洗模板,浇筑细石混凝土或密封表面进行灌浆处理

6、棱角开裂

6.1 现象。

结构或构件角部混凝土局部脱落、凹凸不平、棱角有缺陷

6.2 个原因

(1)木模板浇水不够或湿润不够,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,造成脱水、强度低,或模板吸水膨胀撕裂棱角,当拆除模板,将棱角胶粘掉;

(2)低温施工时提前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;

(3)脱模时,边角受到外力或重物撞击,或保护不好,边角被撞掉;

(4)网版没有涂脱模剂,或者涂不均匀。

6.3防控措施

(1)木模板浇注混凝土前应充分润湿,浇注后应仔细浇水养护。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,混凝土强度应为1.2 N/mm2以上;切忌用力过猛,仓促;抬模板,防止棱角碰撞,运输时用草袋保护成品外角,以免损坏。

(2)如果棱角缺失,可以用凿子去除松散的颗粒。充分清洗保湿后,根据破损程度用12或12.5水泥砂浆整理, 还是用一个比例的 原来是高等级的混凝土是经过夯实修复的,而且是用心维护的。

7、表面不平整

7.1 现象。

混凝土表面不平整,或楼板厚度不均,表面不平整。

7.2 个原因

(1)混凝土浇筑后,表面只用铲子敲打,没有用抹子找平压光,造成表面粗糙;

(2)硬土层没有支撑模板,或支撑面不足,或支撑松动或浸水,导致新浇混凝土在早期养护时下沉不均;

(3)当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,师傅操作或搬运材料,使表面凹陷不平或压印

7.3防控措施

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应按水平控制标志或弹性线用抹子找平压光,终凝后浇水养护;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,以防淹水,确保不发生沉降;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,混凝土强度达到1.2N/mm2以上方可在浇筑结构上行走。

8、强度不足,均质性差

8.1 现象。

同批次混凝土砌块的平均抗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。

8.2 个原因

(1)水泥已过期或受潮,活性降低;砂石骨料级配不好,空隙大,含泥量大,碎屑大,外加剂不当使用过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堵塞怎么处理,用量不准确;

(2)混凝土配合比不当,计量不准确,施工时随意加水,增加水灰比;

(3)加混凝土顺序颠倒,搅拌时间不够,搅拌不均匀;

(4)冬季施工,模板拆除过早,否则会老;

(5)混凝土试块未振捣密实,养护管理不善,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,在同等条件下养护时,早期脱水或损坏受外力影响。

8.3防控措施

(1)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,新鲜无结块,过期水泥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;砂、石粒度、级配、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,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控制,确保计量准确,混凝土应拌合,以保证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;为防止混凝土前期冻结,采用普通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东鹏施工强度30%以上,用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40%以上。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维护。

(2)当混凝土强度较低时,结构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可以通过无损测量(如回弹锤法、超声波法)进行规划,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或加固措施。

混凝土烂根的原因

1、在施工过程中,泵管的排放不是从墙体中心开始,而是从末端开始,粗骨料堆积在末端。

2、根缝塞不紧,漏浆。

3、混凝土与水隔离。

4、泄漏振动

控制:

1、严禁加水。

2、墙端,洞口两侧,边角,拉杆必须降下;杆必须在墙上每 40 厘米降低一次。

3、根系被提前封印

4、物料不能从墙端或墙角排出。

泄漏振动

控制:

1、放灰前确认是否为楼梯灰,严格使用墙灰。位置,以防止振动泄漏。泵送的砂浆倒在地板上

2、上下震动,记得震动过

泵送的砂浆倒在地板上

原因:工人不愿费力地清理运输工具。后果:混凝土强度降低,试验失败。屋面底面大面积积沙,影响屋面强度,装修是屋面裂缝造成的。

墙壁气泡

原因分析:

1、混凝土减水剂用量不当

2、私下加水会增加混凝土中的游离水。

3、高振动厚度会影响气泡的去除。

4、振动不足会影响气泡的去除。

控制:倒入2-3层。“快插、慢拉、三不靠”,间距40厘米,每插时间不少于40秒,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。

屋顶蜂窝

原因分析:屋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临时洒在屋面上的混凝土没有及时清理干净。初凝后,混凝土在该位置形成蜂窝状。

控制:转动泵管或移动浇筑机洒落的混凝土,并及时清理。

顶板上覆膜,平整度差

原因:混凝土施工没有被刮板整平,表面已经二次探查过,覆膜人员没有责任感。

屋顶进水

原因:泵的砂浆和水没有聚集在容器中,溅到了顶板上。

控制:责任在人,泵浆收集在容器内(1.5m?),及时吊到楼下。

另请注意:混凝土浇筑后,表面应保持湿润,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。团队会派专人洒水维护,每天不少于2次。由质检员进行检查,并在项目的第一个项目中做维修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