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 年 2 月第 41 卷第 4 期机床和液压工具 & 。. 41号4DOI:10.3969 /j。岛礁 1001-3881. 2013. 04. 049 收稿日期:2011-11-28 作者简介:王伟(1965—),男,学士,副教授,主要从事液压与数控技术的教学与科研。邮箱:@。提高电液换向阀性能的措施 王伟(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,湖北武汉) 摘要:介绍了电液换向阀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,分析了电液换向阀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。原因,并提出解决方案。关键词:电液换向阀;表现; 措施 电液换向阀由换向阀组成,如图1、2。其中电磁阀1负责液动换向阀2控制回路的换向,起起先导控制作用,倒车速度由关节决定。流量阀3、 4 调节,而液压阀负责主油路的换向,起到主阀的作用。
因此,电液换向阀的流量不受电磁铁推力的限制;液压阀的控制油路也有开关或换向装置。这样,电液换向阀就发挥了电磁阀和液压阀的优点,克服了它们的缺点。响应灵敏的小型电磁阀,可轻松控制大流量的液压阀。它们广泛用于高精度的液压系统中。图1 内控外漏电液换向阀 图2 内控内漏电液换向阀 但在实际使用中,其综合性能并不好。常见的问题是:如果节流阀开度3、 4.单向调整,启动时液压缸的冲击力小,但反方向阀芯回到中立位置需要较长时间,即液压缸反向运动后,甚至“停不下来”,换向精度低,冲孔量大;如果按要求停止液压缸,启动时会有很大的冲击。液压换向阀2即使采用启动冲击小、换向精度高的O型功能,性能效果仍然很差。1 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,首先分析主阀芯在水动力换向时的受力情况。假设当主阀芯(即液压换向阀2的阀芯)处于中位时,电磁阀1左侧的电磁铁通电,实现液压缸单向运动。此时,在左侧液压油的驱动下,主阀芯克服右侧对中弹簧的弹力和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从中间向右端运动,完成换向。主阀芯反转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 pA = Fs+ p1A 其中: p 为系统压力;A为主阀芯的有效面积;p1为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即节流阀4进油口处的油压;Fs 是主阀芯右复位弹簧的弹力。电磁阀1左侧的电磁铁通电,实现液压缸单向运动。此时,在左侧液压油的驱动下,主阀芯克服右侧对中弹簧的弹力和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从中间向右端运动,完成换向。主阀芯反转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 pA = Fs+ p1A 其中: p 为系统压力;A为主阀芯的有效面积;p1为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即节流阀4进油口处的油压;Fs 是主阀芯右复位弹簧的弹力。电磁阀1左侧的电磁铁通电,实现液压缸单向运动。此时,在左侧液压油的驱动下,主阀芯克服右侧对中弹簧的弹力和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从中间向右端运动,完成换向。主阀芯反转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 pA = Fs+ p1A 其中: p 为系统压力;A为主阀芯的有效面积;p1为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即节流阀4进油口处的油压;Fs 是主阀芯右复位弹簧的弹力。此时,在左侧液压油的驱动下,主阀芯克服右侧对中弹簧的弹力和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从中间向右端运动,完成换向。主阀芯反转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 pA = Fs+ p1A 其中: p 为系统压力;A为主阀芯的有效面积;p1为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即节流阀4进油口处的油压;Fs 是主阀芯右复位弹簧的弹力。此时,在左侧液压油的驱动下,主阀芯克服右侧对中弹簧的弹力和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从中间向右端运动,完成换向。主阀芯反转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 pA = Fs+ p1A 其中: p 为系统压力;A为主阀芯的有效面积;p1为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即节流阀4进油口处的油压;Fs 是主阀芯右复位弹簧的弹力。主阀芯反转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 pA = Fs+ p1A 其中: p 为系统压力;A为主阀芯的有效面积;p1为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即节流阀4进油口处的油压;Fs 是主阀芯右复位弹簧的弹力。主阀芯反转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 pA = Fs+ p1A 其中: p 为系统压力;A为主阀芯的有效面积;p1为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,即节流阀4进油口处的油压;Fs 是主阀芯右复位弹簧的弹力。
p1= (pA - Fs) / A = p - Fs/A 由于流经节流阀 4 的油通过电磁阀 1、 油口 Y 返回油箱,故节流阀出口油压节流阀4为0,则节流阀4前后压差:Δp1=p1-0=p-Fs/A,则通过节流阀4的流量:q1=KAKΔpm1=KAK(p - Fs/A) m 式中:K为孔口的形状系数电液动换向阀,AK为节流阀4的开口面积电液动换向阀,m为由孔口形状决定的指标。主阀芯的水动力换向速度: V1= q1/ A = KAK ( p - Fs/ A) m/ A ( 1) 接下来,分析液压缸反向运动后停止时主阀芯的受力由于电磁阀1左侧电磁铁通电实现液压缸单向运动,因此电磁阀1右侧电磁铁通电实现液压缸单向运动。电磁阀1通电实现液压缸反方向运动,此时主阀芯被推向阀体。当电磁阀1右侧的电磁铁失电时,推力Fs为主阀芯左侧的弹簧克服节流阀4的节流阻力p2,使主阀芯向右运动至中位复位,实现液压缸反向运动后停止。主阀芯复位时的力平衡方程为:
当调节节气门开度AK减小q1和v1减速以增加换向时间时,启动时液压缸的冲击可以更小,但AK的减小会使q2变小,v2变慢,而主阀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,复位时间较长,因此液压缸在反向运动后甚至不能停止,换向精度低,冲孔量大。反之,为了使液压缸按要求停止,打开节流阀开度AK增大q2和v2增大,弹簧回位时间会减小,但AK增大会使q1、 v1越大,主阀芯在液压动力作用下换向时间越短,使液压缸启动时的冲击更大。2 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,问题的症结在于油压p与Fs/A的差距。因此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。措施一:加大弹簧力,将液压阀2换成一对硬弹簧或加垫片,增大Δp2(Δp2=Fs/A),同时减小Δp1(Δp1=p-Fs/A)小,缩小q1和q2之间的差距,使主阀芯的液压换向速度接近弹簧返回速度来解决上述问题。措施 2:降低控制油压 p。电液换向阀按控制进油和回油方式可分为4种形式:外控外漏、外控内漏、内控外漏和内控内漏。通过塞子7或8与塞子9或10的组合,可以很容易地任意获得所需的形状。图1为内控外漏型,图2为内控内漏型,图3为外控外漏型,图4为外控内漏型。
图3 外控外漏电液换向阀 图4 外控内漏电液换向阀 如图3、 4 所示,在油口P 之间设置一个减压阀11,以减少系统油压 p 并向控制油路供油。实际调节过程:可先调节节流阀3、4,使弹簧复位时的液压冲击和换向精度达到最佳效果,然后锁定节流阀,再调节减压阀11,使液压缸启动效果最佳(压力p调整为3~4.5MPa为理想)。3 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提高电液换向阀的综合性能,使液压缸启停冲击小,换向精度高,但两种措施各有特点。措施1适用于4种电液换向阀,但适应性差,操作繁琐,因为在调整系统油压p时,需要更换弹簧或调整垫片厚度。同时,频繁拆卸液压元件也容易造成灰尘和杂质侵入液压系统。措施二仅适用于外控外漏和外控内漏电液换向阀。通过调节减压阀,可以轻松适应系统油压p的变化,同时,可以显着降低液压冲击和电液换向阀的泄漏,建议在工作时使用。但该措施增加了减压阀,成本相对较高。参考文献: [1] 李志.液压传动[M]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6。[2]杨培元,朱福元。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[M]. 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5。(上接第152页)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。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[M]. 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5。(上接第152页)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。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[M]. 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1995。(上接第152页)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。
经过调整,定心机在使用过程中从未发生过此类事故。5 结论 在实际生产中,机电设备的控制参数应根据现场需要,为现场服务。对中机在初次使用中,经常出现中间齿轮压力偏低,无法正确对中,导致三级调压功能无法正常工作。每次更换规格或压力条件不理想时,都需要工人手动调整压力值,既费时费力,又人为增加了工作量。后来经过三级调压的反复调整试验,总结出各档的经验压力值:低档2.约8MPa,中档4. 0MPa左右,高速档7.0MPa最合适。同时,查找中档压力受限于PLC设置的比较值900,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。问题成功解决后,系统运行平稳可靠,从而保证了整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正常生产。参考文献: [1] 李群,高秀华.钢管生产[M].北京:冶金工业出版社,2008。[2]童强.液压对中机的改进[J].钢管,1997(3):41-43. [3]徐玲.典型液压系统故障排除[J].浙江冶金,2004(2): 38-40. [4]中国金属学会热轧带材学术委员会.中国热轧宽带钢热轧机及生产技术[M]. 北京:冶金工业出版社,2002. [5]于军.大型管坯热定心机投产[J]. 轧钢, 1987 (5): 63-64.·451· Tools and Vol.41